成都一般公墓多少钱一个?成都市公墓价格一览

 一.成都公墓和价格供您参考,具体要到现场了解详细。 
     
成都东门方向公墓

  真武山憩园

  壁墓13800起

  地墓29800起

  成都市龙泉驿区山泉镇美满村枇杷沟

  燃灯寺公墓

  壁墓12000起

  地墓46000起

  成都市龙泉驿区双溪小学校东南250米

  龙潭寺 院山公墓

  壁墓9980起

  地墓42800起

  成都市成华区龙潭寺院东村三组

  长松寺公墓

  壁墓10000起

  地墓31800起

  成都市龙泉驿区021乡道

  成都南门方向公墓

  莲花公墓

  壁墓5680起

  地墓32800起

  眉山天府新区锦江镇莲花村(距黄龙溪1km)

  金沙陵园

  壁墓17000起

  地墓61800起

  成都市锦江区中胜路三圣乡大安桥村5组

  成都西门方向公墓

  大朗福满园

  壁墓9980起

  地墓33800起

  成都市温江区金石路699号

  白塔山公墓

  壁墓7000起

  地墓18600起

  成都市崇州市道明镇

  成都北门方向公墓

  凤凰陵园

  壁墓10000起

  地墓29800起

  成都市金牛区熊猫大道西段993号

  石岭公墓(南园)

  壁墓9800起

  地墓31900起

  成都市成华区石岭路999号

  皇恩寺陵园

  地墓69800起

  成都市金牛区天回乡向海村二组

  成都周边近郊公墓

  青城山 味江陵园

  壁墓8900起

  地墓21800起

  四川省 都江堰 青城山 后山

  虞丞公墓

  地墓15800起

  四川省天府新区仁寿县虞丞乡

  红枫艺术陵园

  地墓15900起

  成都市蒲江县九仙路西段79

  卧龙寺公墓

  地墓15900起

  四川省简阳市老君乡

  金土坡公墓

  地墓15800起

  成都市大邑县晋原镇金龙村

  红庙子公墓

  地墓19800起

  成都市青白江区福洪镇进步村10组

二.成都公墓下葬流程
1.准备相关证件

(1)购墓时请携带购墓本人身份证及逝者相关证件到业务厅由专业的业务接待员带您选购墓穴

(2)如果是第一次实地勘察墓地,携带本人身份证就可,带些须现金或者银行卡,可以为看上的墓位交纳定金。

(3)安葬时候需要本人的身份证,老人的死亡证明或者火化证明或者骨灰寄存证明,现金和银行卡均可。

 

2.选择墓穴

(1)在购墓顾问人员的陪同下,实地勘察墓区,选择适合的墓型、墓址(几区几排号),确定价格。

(2)客户在确定墓址后,请到业务厅,填写有关详细资料。

(3)预订人交纳墓价款的10%左右作为定金(或100,1000元不等),十五日内(自定金交付日起,可协商)补齐全款;逾期不交全款,墓位不给予保留。

(4)不交定金,陵园不保留墓位。

 

3.交付全款或定金

(1)交付全款或定金

(2)客户在填写好表格后,支付墓穴定金,余款按协商期限内付清。

(3)选定墓穴后,预订人须至少交纳墓价款的10%或者100元作为定金,协商期内(自定金交付日起)交齐全款;逾期不交全款,,墓位不给予保留。定金退还。

(4)不交定金,园区不保留墓位,因为每天看墓的家属比较多,如果没有定金预留,其他家属如果看上这个墓位,并且交纳全款或定金,那墓位就被其他家属选购。

 

4.预付期内付清全款

(1)预付期内付清全款。

(2)选定墓穴后,预定人须交纳墓价款的10%作为定金,十五日内(自定金交付日起)交齐全款;逾期不交全款,墓位不给予保留。

(3)客户在付清墓穴后,陵园颁发墓穴证。

 

5.制作碑文小样

(1)制作碑文小样

(2)选定墓穴后,预定人须交纳墓价款的10%作为定金,十五日内(自定金交付起)交这个齐全款;逾期不交全款,墓位不予保留。

*注意:填写碑文登记表,填写时应字迹清楚,正楷,以防出现和疏漏错误

 

6.确定安放时间及礼仪

(1)确定安放时间及礼仪

(2)客户确定亲人安葬具体日期后,选择对应的安葬仪式,服务,确认安葬流程。请通知陵园,由陵园派专人做好各项安葬事宜如有变动请及时提前通知陵园。

 

7.选择配套附属商品

(1)选择配套附属商品

(2)配套附属商品一般包括:骨灰盒,防潮盒,棺庆,守灵狮,香炉,相框,守灵牛,守灵象,麒麟,水晶七件套等墓地摆件。可根据需要购买。

(3)一般情况下,墓穴前面供台上,摆放香炉,在传统习俗中,香炉是咱们祭祀先人时焚香用的,园区都有专门的烧纸焚香的地方,一般不建议在墓穴前面烧香,怕因火苗引起不可预料的事发生,如果需要烧香,可以在香焚烧完之后再离开。

(4)守灵狮:一对狮子,一般20-25公分高,材质的话,汉白玉,米黄玉,因狮子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镇宅,辟邪,可以增加家人正气,官威。

(5)防潮盒:用来包骨灰盒的,起到防潮的作用,保持骨灰盒完整不腐烂,树脂材质的,可防10-15年左右。

8.碑文刻字

(1)一般在安葬前10天左右通知墓地方,把当初确认的碑文文字按照当初定的碑文小样刻到墓碑上,碑文字体,贴金还是描金,大字小字,价格都不等5元/字-50元字。

 

9.落葬仪式

落葬在整个丧葬仪式中也是相当重要的。我们往往把它看做是整个仪式的休止符。生活中,人们总是习惯先挑选个适宜落葬的良辰吉日,再将逝者落葬于土中。然而我国的传统习俗中,关于落葬又有着怎样的讲究,越来越多的现代人对于这一细节一知半解,甚或不知不解。本文将落葬相关的一些知识总结出来,与大家分享。

第一步:选个落葬吉日
人们常认为选个好日子为逝者落葬能够阴泽后代。因为丧葬吉日不可忽视。那么选择丧葬吉日的
标准是什么呢?
答:

有以下几种选择方式:

 

(1)热灰葬

要求遗体火化后3天或7天内落葬。这是全国各地比较流行的落葬日确定方法。“热灰葬”盛行是基于“入土为安”观念的影响,认为“早入土,早为安”。

 

(2)七里葬
要求人故世后49日内落葬。由于“热灰葬”常常要先落葬后竖碑(墓穴加工来不及),故将落葬时间由遗体火化后3至7日推到人过世后49日内。选择“七里葬”也是受

“早入土,早为安”观念驱使,因而也可以理解为热灰葬。

 

(3)圆满葬

也叫“祭日葬”,表明逝者从生到死,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实现生命回归。“祭日葬”不适合非正常死亡,只适合自然死亡,特别是那些高龄老人。选择“祭日葬”可以把逝者骨灰寄存在墓园,直至周年祭日再行落葬之礼。

 

(4)黄历葬

也是最常见的,看黄历上显示哪天是“宜安葬”的黄道吉日。

 

(5)节日葬
我国二十四节气或传统节庆日中已经形成祭祀风俗的,都可以作为落葬的吉日。具体有以下月了个重要节日:
【上元节】也叫元宵节,即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人们将迎来一年中第一个月满之夜,是为大官赐福日。早在汉代,人们就把这一天看作吉日,现在,常常被用作祭祀祖先,祈求福佑的日子。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是为地官赦罪日(鬼节)。中元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这一天,人们带丘祭品到坟上祭奠祖先,与清明节扫墓相似。
【下元节】农历十月十五,是为水官解厄日。《中华风俗志》记载:“十月望为下元节,俗传水宫解厄之辰,亦有持斋诵经者。”这一天,道观做道场,民间则祭祀亡灵,并祈求下元水宫排忧解难。

【清明节】清明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好日子,现已被列为国定小长假,对于落葬,自然也可称为吉利的日子

【冬至节】冬至为进九之始,古人认为到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上升,是个吉日。自古以来就有冬至日祭天祭祖的风俗

【大寒节】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之最后一个节气,过了大寒,大地将渐渐回春,预示着年轮的结束与开始。此时,人们一边忙着过年,同时不忘祭祀祖先和各种神灵,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平安吉样

第二步:迎接骨灰

大部分家属办完丧事后,会把逝者的骨灰寄存于殡仪馆中。那落葬前首先要将骨灰迎接至落葬墓园。期间要注意些什么呢?

答:

骨灰盒上面盖好红布,由长子长孙抱在胸前,双手抱着。接走时,家属不回头。

有不少陵园会提供寄存骨灰服务,有的免费,有的按时间收费等

 

第三步:落葬前的准备

落葬前要带些什么?

答:

(1)带好当初购买墓穴的证件,逝者的火化或死亡证明
(2)准备好祭祀用品
(3)若骨灰寄存在殡仪馆的,要带好领灰凭证
(4)联系落葬工人(实际操作中,只要先联系业务员即可,他们会帮你安排好,也会提醒你要带什么)

第四步:落葬仪式程序
落葬过程中要做些什么?
答:
(1)全体成员在墓穴前站立,并对墓穴行注目礼
(2)落葬工人打开墓盖或墓套,若有骨灰盒的保护壳,把它取出来待用
(3)逝者家属用少量黄纸或锡箔放入穴内,点燃,进行暖穴礼(不要过热,否则封穴后会产生水蒸汽)
(4)将骨灰盒请入骨灰盒保护壳内。打开保护罩,逝者亲属把垫底用的随葬品放入保护壳,再把骨灰盒轻轻放入,亲属在骨灰盒的四周和顶部放一些随葬品,落葬工人把保护罩盖上。随葬品通常选择陶、瓷、铜、玉、水晶和生前爱好的一些小饰品等材质制作的物件,因为这些材质的随葬品不易风化,可以陪葬久远。
(5)双手捧骨灰盒,将其轻轻放入穴位中
(6)落葬工将福荫土撒入骨灰盒周围,将四周紧紧裹住。
(7)落葬工封穴
(8)亲属签字确认

第五步:落葬祭奠仪式
落葬祭奠的时候要做些什么?
答:
(1)点烛上香
(2)奏响祭奠音乐(可以省略)
(3)敬献供品
(4)敬献鲜花并致词(恭读祭文)三鞠躬或叩首、复位
(5)其他亲属依次出场敬献鲜花、真情倾诉、三鞠躬或叩首、复位
(6)焚烧祭文
(7)礼成(将可食用的供品带回家吃掉,其它不可食用的留在墓上,有传统说老人墓前祭奠过得食品,孩子吃了会聪明)